小米《参与感》和敏捷个人

以前,我是通过感觉来感知这个世界,但是很狭小。现在,我还是通过感觉来感知这个世界,但是已经远超过之前的范围。不过,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面对很多敏友的开始却未结束,我有些怀疑自己的感觉,然后怀疑自己的判断,怀疑自己的愿望,是否敏捷个人真的适合期待成长的他们。

我一直都没有真正经营过敏捷个人,虽然也会写文章,会组织线上线下活动,会招募会员,会卖电子书和纸质书,会召开研习会,会做培训,会在一些技术大会说几句敏捷个人的话题。但我其实并不太喜欢去运营敏捷个人,而更喜欢作为我的一个兴趣爱好去做,所有关于敏捷个人的一切活动,要不就是我当初学习产品开发的一个尝试,要不就是出于自主行为的一个行动而已。

之前看过别人送的小米《参与感》,看后发现,其实我这已是在运营,所以有提笔写一篇读后感的冲动。

小米是这几年众多IT人的话题,互联网思维的高频出现也与之有关,这本书分了参与感篇、产品篇、品牌篇、新媒体篇、服务篇、设计篇来写,我也围绕这几篇来写写对敏捷个人的回忆吧:)

参与感篇

口碑为王

我相信你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你已经了解了敏捷个人,你是怎么知道敏捷个人的呢?你或许是网上找的,但一定有很多是朋友或同事推荐的。

起初我并没有想到会出现敏捷个人,我只是因为壮壮写了一篇《从小工到专家》,当时我把主题归类到个人管理系列。单纯的分享,仅此而已,从未想到让我持续敏捷个人已经五个年头,并整理出了第一个自助式的全面自我管理练习体系,帮助大家简化生活、平衡成长,开始变得爱学习、懂生活、要行动,成为一个快乐、高效、平衡的影响者。

博客园是我记录我心得的第一个网站,那里有我很多的回忆。在那里我获得大家的好评,也得到了鼓励。经过持续的分享,整理出了《认识自我、管理自我 v0.2.pdf》电子书(点击下载,最新版为v0.8)。这本电子书是至今在网上转发最多的一本,也正因为这本书,很多人开始知道敏捷个人,开始关注敏捷个人,开始与我一起成长。

我的同事打印过我的文章带回家看,而且还要给家里人一起看;我的老婆的同学的弟弟推荐给我老婆的同学看,才知道是我写的;有朋友告诉我曾经他在PM组织的一次分享中的一个话题是“为什么周金根一下子这么多人知道?”;还有朋友告诉我快钱的技术总监也在分享我的高效个人;还有步步高的IT负责人要求所有人把我的电子书当做必读书,还要写读书笔记……当然,还有我现在的会员转介绍。这一切,我想也算口碑吧。我觉得,口碑也许并不需要你刻意去制造,只要你有一颗对产品热情的心,对使用者负责的心,这比任何的技巧都为重要。

口碑的铁三角

产品、社会化媒体、用户关系是口碑的铁三角。

2011年我还是技术架构师,对如何做产品并不在行,而我有一个目标,就是关注产品开发全过程,学习一些方法,与更多同事分享,一起把产品做好,所以开始思考如何做产品。而我又深信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所以从敏捷个人提出以来,我就把她当做一个产品来对待。因为把她作为产品,从一开始我就有了快乐、高效、平衡的价值观,并至今未变。我们还提出了简化生活、平衡成长的理念,以及影响他人、提升自我的口号。

2011年收到上海ScrumGathering大会的邀请,这是我第一次去分享敏捷个人的话题(分享PPT可在此下载),这让敏捷个人在敏捷开发的圈子中更广为人知。其实,我一直都没有估量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记得去参加大会的时候,很多讲师都是英文名字,我开玩笑的说,我也要取个英文名字才比较酷。大家都说,不需要了,因为周金根就是我的品牌。

我想,大会上分享是对自我品牌的一个树立,这也会对敏捷个人的推广有所好处。所以,我后来在敏捷大会、中国软件技术大会、中国软件工程大会、全球软件技术大会等分享过程中提到敏捷个人,我也会在一些记者访谈中提到敏捷个人,当然,我更多的是借助互联网制造很多优秀的高品质内容,这才是敏捷个人的根本,以架构思维设计的可落地的成长方法为敏捷个人体系的支撑。

在用户关系这一块,我忘记什么时候称呼大家为敏友。因为我在大家眼中是分享贡献的,敏友们对我都比较好。线下活动没有纸杯,第二次就会有人主动买纸杯带过来。我没有音箱,就会有敏友给我寄一个音箱。我们线下活动时就像老朋友一样交流,线上也会交流分享,也有敏友与我有更深入的内心交流。我想,与敏友的这种关系也是支撑我持续下去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果不是他们,我想我已经有很多理由可以放弃敏捷个人了。

参与感三三法则

互联网思维核心是口碑为王,口碑的本质是用户思维,就是让用户有参与感。

对于敏捷个人的参与,我做的其实并不多。我很少去特意设计一些供大家参与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我心底里还是觉得成长最终还是自己的事情,这种认知让我不愿意去做过的参与感设计。

如果把敏捷个人当做产品,我做的最多的参与感就是每次线下的分享,我把这当做对敏友的一次交付,从中我可以获得一些反馈。我偶尔也会在群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一下,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

我深知这对于敏捷个人的推广会很重要,我希望有更多愿意帮助更多人成长的你来和我一起做一些让更多人参与的事情。我希望现在的新体系会员群的敏友们能够组织各地的敏捷个人分站,组织一些线下活动,让更多人一起来成长,即使提到的不是敏捷个人。

参与感、参与感、参与感,其实每一次练习,你就在参与。

产品篇

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敏捷个人一开始关注高效工作,之后又是完整生活,接着是幸福的话题,到去年的敏捷个人新体系,以及今年的认识自我。这些都是随着我的境况发生改变而产生的主题,当我会把这些话题产生的内容与更多的分享,这其实就是建立在用户模式之上。时刻不忘记一点的是,如何最大化在我成长过程中所收获的价值,那就是让更多人一起收获这些价值。至于会做出什么内容,反而成了工程模式,相比于我背后的理念来说显得就是下一层次的东西了。

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在今天的金根讲堂中,我分享基于用户为中心的参与式敏捷开发中还提到,用户角色法则第二条是,你不是用户。然而,敏捷个人有点特殊,我敢说,我就是用户,而且是第一个用户。我对她的价值判断,首先是敏捷个人能帮助我。基于这一点,优先处理最重要的需求也就比较自然了,正如上一小节我提到的敏捷个人主题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原则来做的。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为谁设计”,很多人都可能忽略,但这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点。我没有忽略,不过我的敏捷个人app的确不易用,但是我一直未开始动手去重新设计。

敏友们不要觉得我懒,其实我蛮勤快的,只是还是我那不变的认知让我觉得这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在想,如果这点学习的探索,以及一点障碍都不能跨过,成长之路如何开启呢。

也许你们觉得我在给自己找借口,不过我的确不是一个给自己找借口的人,也许哪天我的认知变了,我可能就会重新设计一下。或者,有哪位IT志愿者愿意帮我挑起这个担子,设计一款让更多敏友易用的敏捷个人app来。

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每次线下活动都是对产品的交付和反馈,每次写出的内容都会作为一个练习让大家参与进行,这属于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嘛,也许算吧。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还没有疯。我想,我永远不会疯,否则敏捷个人就成了第一个精神病的天堂了。不过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说的是另一个含义,敏捷个人架构我修改了很多版本,如果你上网去搜索的话一定还能找到v0.2、v0.5、v0.6……版本,我也会经常修订一些文字,我也会对几个练习多次再版,总是不满意现在的一些内容,但总是乐此不疲的去思考和分享,有点疯的征兆。

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很多人还不知道敏捷个人以前还有线下图书馆吧:)我们以前有QQ群管理员、图书馆馆长、实践团团长之类的,其实我更喜欢一群人来做这件事,我渴望看到一个军团作战,也希望更多愿意帮助别人的敏友站出来,与我一起分享敏捷个人带来的快乐。我希望大家不仅替我出出点子,还能帮敏捷个人做出更多实际的行动。由于精力原因,我不能做很多,但是给敏捷个人留出一些固定时间,我还是能做到的。

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前面我已经说到,我有很多理由可以放弃敏捷个人,因为作为用户的敏友以前的一贯支持,从线下到线上,从道客巴巴到淘宝,从实践团到年费会员。收人钱财,替人服务,有的会员已经续费到2020年,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种激励。

品牌篇

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很多敏友的加入,并不是因为看到我写的很多内容,而是敏捷个人的价值观和理念就像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快乐、高效、平衡是敏捷个人的价值观,有些敏友看到后会问自己“我快乐吗?不快乐。我高效吗?不高效。我平衡吗?不平衡。”好像敏捷个人的出现就是在专门为他而设计出现的一样。

我一直把敏捷个人作为一种个人文化,意识、方法、工具是敏捷个人的关注点,但我一直把意识作为首要的内容去和大家分享,这并不是我刻意的区劈开大家的脑海,去把敏捷个人植入大家的大脑,而是我认为意识才是成长最有利的启动器。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在产品开发课程中,我和大家分享过,什么才是天使用户。天使用户就是那些你说出理念之后,即使没有产品的时候,他们也愿意花钱购买你的服务。

实践团的时候,我计划50人,300元/年,实际有60多实践团成员。现在的新体系年费会员,300元/年,已经有100多人。从这个数字来看,可以说是先做忠诚度吧。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也许今年我会开始写书,这样可以让更多人知道。

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

敏捷个人粉丝是有一些的,不过我还不能成为那头猪。这里的猪是褒义词,只是我还没有在台风口。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敏捷个人有荣誉会员,不知道这算不算明星。其实,正如我前面说的,成长是个人的事情,每个敏友只要愿意,其实都可以成为一颗明星,不仅是社区,还可以在工作中,家庭中,也许我并不知晓,但其实大家已经开始在做,或者已经做到了。

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有敏捷个人logo,有口号、有价值观、有理念、有定义,敏捷个人也算一个成长领域的品牌了,不过我想,她应该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现在敏捷个人会员相对封闭,只有购买过年费会员的才能看到练习文章,这不利于传播,不过我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并不在于分享的内容多少,如果你愿意花金钱去阅读的文章,我相信你会更认真的去对待,这样你才会更有收获,之后你才会更愿意主动地去传播敏捷个人,而不只是她的一篇文章而已。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其实在敏捷个人的传播上,我真的主动做的不多,如何四两拨千斤的去传播,敏友们有何建议?

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

发布会,也许等出版书的时候可以做一场小型发布会,如果真的话,到时你会参加吗?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抢首发,上头条

这个暂时不会考虑了

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

有人曾经在我文章后回复说我是做传销的。看到这个其实还有点小开心,说明我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男了。我也听过一些人质疑敏捷个人对初学成长的人的有效性,这些反对的话其实给我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如何简化敏捷个人,如何让初学者更容易上手,并且有实际效果。

新媒体篇

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

敏捷个人主要是内容,我们也没有做过广告,只是发布blog,然后是电子书,然后是一些活动,这属于自媒体,内容运营,讲成长人的话,持续提供高质成长文字。

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

博客园博客、51CTO博客、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是敏捷个人的社会化媒体,也没有关注如何去提升,一味的只是提供优质内容,虽然并没有太多粉丝,但我一直深信有缘的人一定会与我相会

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

14年前,新浪微博我写了很多了,每天基本上都有新内容发布,现在有了微信之后,我就比较少去那里发东西了。

年轻人的QQ空间

这个我用的比较少

微信的新玩法

有时候用多了社交工具后,会发现其实这并不高效,与敏捷个人高效有点违背,所以我曾经让自己一天只三次微信,每天发不超过三条微信。对于微信公众号,我现在基本上是每周发布一次,量并不多,符合我现在的精力,但并没有发挥微信的媒体作用。

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

之前我们有过敏捷个人的论坛,后来没有运营关闭了,现在有了我的个人网站,敏捷个人的4大练习也在上面,大家通过手机或网站进行练习,也算敏友的一个家。我也欢迎大家能在上面写更多文字出来。

人比制度重要

敏捷个人一直把人放在首位

服务是小米商业模式的信条

敏捷个人还不是一个商业产品,但是服务是我做的,不过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主动,但是有人和我聊天,我都会真诚对待。

用户在哪就到哪服务

之前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敏捷个人,我除了在博客园发布blog,还在畅享网、栖息者、51CTO、CSDN发布blog内容,也算用户在哪我就到哪

把服务门店做成家

我们不是实体物,也没有服务门店,我们有线下活动,线上交流,我可以做到真诚,虽不成为家,但一定会没有隔阂

快是最好服务的根本

购买敏捷个人是有点慢的过程,需要现在淘宝下单,还要等我看到这个订单后,我才在后台数据库中添加一个用户,分配权限和时间,有时会隔好几天,这里感谢会员们的忍耐。我会尽快处理,但有时候不方便上网的时候,我们就来一次慢生活吧:)

人是环境的孩子

敏捷个人QQ群虽然并不活跃,但是没有广告,每个人群名片都是按标准格式修改,这也算一个虚拟环境

设计篇

一剑封喉

敏捷个人是第一个自助式的全面自我管理练习体系,帮助你简化生活、平衡成长,开始变得爱学习、懂生活、要行动,成为一个快乐、高效、平衡的影响者。这是很多人的目标,而我们正好可以帮助到大家。

没人会喜欢塑料花,真实才动人

我的很多联系内容其实都是有情感的,而且是真实的,我想这也是打动敏友的一个原因吧

现场是检验设计的唯一标准

敏捷个人练习是否好坏,敏友是否认可是唯一标准

一图胜千言

一图胜千言也是我在分享PPT主题的一句话,在敏捷个人中有很多卡片都是图,内容极其丰富,一张图也许能讲上半天

面试设计师的一问二看三PK

我不是设计师,但是在敏捷个人内容中,我尽量让这些文字或图画显得比较好。我虽然穿的一般,不过我有比衣服更好的身体。我虽然不玩什么与设计相关的内容,但我会愿意为制作一张PPT花上半天的时间。我没有认真学习过制作PPT,但敏捷个人的PPT总是被很多人认可。

设计管理三板斧

坚持战略、死磕到底、解放团队。

设计敏捷个人之初,我们就思考了敏捷个人是做什么的,她是帮助愿意成长的人去发现自己、创造自己的方法体系。我说过要坚持十年。我有很多敏友和我一起成长。

小米《参与感》和敏捷个人》上有0条评论

  1. 呵呵,其实成功后再开始分析,本身已经剥离了很多当时的环境和细节因素,就像创业谈成功一样,多少家倒下了,难道用的方法不一样么?我想很多是类同的,只是没有站在风口上。但是我很认同的一点就是产品同客户的情感链接,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同时当初的那份足够纯正的发心,才是你用户情感链接最深的关键点,而创业失败恰恰是忘记了初心。当然不排除偶然的个例,还有对于成功的定义的不同。所以我能说敏捷个人吸引我的恰恰是因为您这份让大家都成长的发心,而不是这个那个的营销。而产品的设计恰恰是您用这份爱的发心浇灌出来的。所以百年企业背后都有其企业经营的宗旨和文化,这个宗旨和文化,一定是符合大道的,这才是关键。

发表评论